DR.CHUNG
  • 首頁
  • 關於DR.CHUNG
    • 品牌介紹
    • 公司介紹
    • 創辦人
  • DR. CHUNG論壇
  • 微核磁共振設備
    • 設備及原理介紹
    • 機種: 入侵者
    • 微核磁健康評估
    • 微核磁兒童大腦發展評估
  • 專業設備
    • 設備介紹
    • 專業顧問
  • ODM/OEM 專業代工
  • 鍾博士IPP亞洲公司
  • 公益專區
    • 公益照片
    • 公益路跑
    • 公益影片
  • 最新消息/媒體
    • 媒體新聞
    • 亞太區市場-菲律賓
    • 專業演講
    • 綠色健康論壇
    • 專業醫學/文章
    • 國際認證-教育訓練機構
  • 聯絡我們
  • 服務據點
  • 兒童大腦檢測
    • APOLLO EDU

DR.CHUNG 論壇

當身體與思緒漸漸「跟不上節奏」?

5/10/2025

0 評論

 
圖片
當身體與思緒漸漸「跟不上節奏」--
不論是長輩的反應遲緩、動作不協調,或中風康復中的不安,
我們理解那種希望「恢復一點生活秩序」的心情。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家人-
・說過的話很快忘記,情緒不太穩定
・手變得不靈活,走路搖搖晃晃
・中風後常常需要幫忙,難以獨立完成事情請儘早前往醫院進行評估,
以下是常見可能的原因:
★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可能包括:
1.記憶力減退:常忘記剛發生的事情,或重複問一樣的問題。
2.情緒或個性改變:變得焦躁、易怒、憂鬱,或不像以往那樣理性。
3.語言困難:找不到詞彙、說話或寫作時表達困難。
4.判斷力下降:做決定的能力變差,例如財務管理或穿著不合時宜。
5.時間、空間感混亂:分不清今天是幾號、在哪裡,或迷路。
6. 失去興趣或退縮:不太參與原本喜歡的活動或社交。

★帕金森氏症的常見初期症狀:
1.手抖(靜止時):最典型是單側手或手指輕微顫抖,休息時更明顯。
2.動作遲緩(Bradykinesia):動作變慢、起身走路困難,做事情感覺拖拖拉拉。
3.肌肉僵硬:手腳或關節感覺卡卡的,轉身或抬手變得困難。
4.姿勢不穩或走路不穩:走路小碎步、容易跌倒、站姿駝背。
5.寫字變小(小字症):筆跡明顯變小、變密。
6.臉部表情減少:常被說看起來無表情、眼神呆滯。
7.聲音變小、單調:說話音量減低或聲音變平。

★中風後常見的後遺症症狀:
1.運動功能障礙(偏癱):
一側的手腳可能無力或麻木,這使得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動作變得困難,例如穿衣、洗臉、拿東西。常見的是“偏癱”,即只影響到中風發生的那一側(例如右腦中風會影響左側肢體)。
2.語言障礙(失語症):中風可能影響語言區域,導致說話或理解語言出現困難。
表達性失語症:難以找到正確的詞語或組織語句。
理解性失語症:理解別人說的話或指令變得困難。
3.認知和記憶問題:
中風後有些人會出現認知功能減退,包括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計劃和決策能力下降。有些人會有執行功能障礙,這意味著難以規劃、組織日常生活中的活動,甚至完成簡單的任務(如做飯或整理家務)。
 
4.平衡和協調問題:
中風後可能會感覺到走路不穩、站立困難,甚至會有運動協調問題,如手腳不靈活或不協調。這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輔助設備。
5.情緒和心理改變:
中風後,很多人會經歷情緒波動,例如抑鬱、焦慮、易怒或情緒低落。
這與大腦中控制情緒的區域受損有關,對日常生活也會帶來挑戰。
6.視覺問題:
視野缺損、雙視或視力模糊等,這些都可能是由於中風影響了視覺處理的區域。


「DR.CHUNG陪伴您找回生活熟悉的節奏!」

案例情境:
小潔的媽媽中風後,最害怕的是「從床上起來」--
不只是身體的問題,而是心理的不安、無助。
 
在復健安排之外,我們讓她多了一個小習慣:
使用一段溫和節律脈衝,搭配每天的「起身練習」。
我們發現,她開始願意多嘗試一次、多跨出一步。
 
脈衝,沒有讓她立刻變回原本的樣子,
但她說,那個律動感「像是提醒身體要重新啟動」。

最溫和且非侵入的減輕疼痛的方式-脈衝技術

圖片

神經調理與復健保健|臨床研究新趨勢分享(資訊交流;非醫療建議)
近年,國際學界對兩項非侵入性物理刺激技術展開多項小型臨床研究。本篇僅節錄公開期刊之摘要,供健康知識參考:
 
脈衝電刺激技術 (Pulsed Electromagnetic Methodology)
瀏覽科學期刊發現2024 年 Journal of Stroke 刊登了小型隨機對照試驗,在多個醫學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測試下,利用磁振造影 (MRI) 觀察部分急性神經功能受損個案,早結果呈現正向趨勢,研究者仍在持續擴大樣本驗證。整個試驗過程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目前在基礎研究與早期臨床觀察階段,科學家也特別關注:
• 神經元電生理調節機轉
• 肌肉放鬆與動作協調的輔助可能性
• 局部血流與組織代謝變化

 
低頻脈衝超聲波技術 (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Methodology)
同樣在2024年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也刊登了小型隨機對照試驗,部分運動與認知挑戰族群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與功能量表之影響,也觀察到改善趨勢。作者正在建立更長期的臨床觀察。整個試驗過程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目前在基礎研究與早期臨床觀察階段,科學家也特別關注:
• 深層組織放鬆與修復支持
• 局部血流與營養供應調節
• 肌肉緊繃、關節活動度的日常調理
 
提醒:以上資訊僅供一般健康知識參考,實際使用任何輔助技術前,請務必諮詢專業人員或復健人員評估是否適用,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DR.CHUNG 擁有專業脈衝設備,專業顧問團隊提供設備使用諮詢,以及實體合作據點,為您提供脈衝的最佳解決方案。

0 評論

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不好?過敏讓你家寶貝不舒服嗎?是什麼造成小朋友的不舒服且經常發生?

3/18/2025

0 評論

 
圖片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

在現代社會,過敏問題愈來愈普遍。許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時會莫名其妙地咳嗽、鼻塞、流鼻水,甚至皮膚或眼睛發紅、發癢。是什麼造成孩子的不舒服經常發生?這些症狀很可能來自於孩子的飲食習慣或營養攝取 !?
 
過敏的形成,與許多因素密切相關,其中「飲食中的過敏原」可能是致病的隱形敵人。許多家長誤將某些食物視為正常的飲食選擇,卻不知這些食物正在悄悄地影響孩子的健康。

其實,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對A孩子有幫助的食物,對B孩子有可能是扣分,這樣的情況,正是許多過敏問題的根源之一,因此找出飲食中的過敏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尤其在每日三餐的飲食中,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地吃進過敏原,家長們最後都會發現與苦惱,無論補充了多少的益生菌、營養品,甚至用藥控制(抗組織胺、免疫製劑)等等⋯仍然會反覆復發,且維持效果非常有限!


兒童過敏反應的症狀:
  • 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或清晨
  • ​時常感到鼻子癢、鼻塞、流鼻水、眼睛癢
  • 曬太陽或運動流汗後皮膚開始發癢
  • 運動後或吃冰冷飲料食物會有咳嗽現象
  • 固定的皮膚癢疹,換季時特別明顯,甚至引發異位性皮膚炎
  • 有長期反覆性的異位性皮膚炎

如果您的孩子經常有以上這些過敏反應,卻一直找不到確切原因,就會建議幫孩子進行「過敏原檢測」。過敏,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對外來過敏原的「過度反應」,所造成不適的症狀,輕則發癢起疹,嚴重時影響生活品質及學習力,甚至有致命的危機,因此不可輕忽大意。

你是過敏高危險群嗎?

了解過敏的根源,首先要知道過敏的高危險群?以下幾個指標,可以幫助你了解孩子是否處於過敏高危險區:
  • 家族過敏史:如果父母雙方皆有過敏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則孩子罹患過敏的機率會顯著增加,這是因為過敏的遺傳成分影響了孩子的免疫系統。
  • 早期異位性皮膚炎:​​如果孩子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後罹患其他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的機會大增。這是因為異位性皮膚炎的存在,通常意味著孩子的免疫系統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過度反應。
  • 頻繁的呼吸道症狀:孩子經常感冒並伴隨喘鳴,或是長期慢性咳嗽,特別是半夜和清晨起床後症狀特別明顯,例如連續打噴嚏、喉嚨有痰、鼻塞等,這些都可能是過敏性氣喘的徵兆。
  • 環境影響:時常感到鼻子癢、鼻塞、眼睛癢,尤其在清理塵土或整理衣物時加劇,可能與過敏原(如塵蟎、霉菌、花粉、粉塵等等)有關。
  • 皮膚問題:冬季或夏季流汗時,皮膚常出現過敏性皮疹或癢疹,這也是過敏的常見表現。
  • 飲食過敏原與慢性發炎:當孩子頻繁食用某些過敏原食物(如牛奶、雞蛋、堅果、海鮮等),這些過敏原可能在孩子體內積累,造成長期的慢性發炎反應。這樣的慢性發炎,除了會影響免疫系統,還可能進一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學習能力,甚至行為表現。​
  • 學習問題:​過敏原會引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眼睛乾癢、氣道炎症、皮膚紅腫、消化不良等問題。這些症狀長期無法控制,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業表現必然受到影響,因為過敏引起的不適會讓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導致長期睡眠不足,如此惡性循環下,造成學習力不佳與學習意願低落,需要家長一起協助孩子找出學習問題的真正原因。

  • 過動症問題:兒童的過敏性疾病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之間存在關聯。例如,亞東紀念醫院於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足和過動的傾向。此外,國立臺灣大學的博士論文也探討了ADHD與營養狀況及過敏之間的關係,指出過敏現象可能是ADHD的危險因素之一。這些研究強調了過敏與ADHD之間的潛在關聯性,建議家長應關注兒童的過敏狀況,以早期識別和管理可能的ADHD風險。​
          

常見過敏原檢測比較:
「皮下測試」&「抽血檢測」&「微核磁共振檢測」

過敏原檢測是了解和管理過敏反應的第一步。無論是對某些食物、環境物質還是空氣中的過敏原敏感,通過檢測,您可以確定具體的過敏源,從而避免接觸並有效減少過敏症狀。

​目前,常見的過敏原檢測方法
有「皮下測試」、「抽血檢測」、「微核磁共振檢測」。每種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需求和情況。本文將幫助您了解這三種檢測方法的差異,選擇最合適的方式來管理過敏問題。
圖片
1、皮下過敏原測試
將過敏原小量注入皮膚表層,並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紅腫、發癢等)。這種檢測方法需要在醫療機構內由專業醫生操作。
 
2、抽血過敏原檢測
通過血液樣本檢測IgE抗體,這些抗體是過敏反應的指標。通過分析血液中對特定過敏原的IgE水平,來確定是否過敏。
 
3、微核磁共振過敏原檢測
利用先進的核磁共振技術,通過檢測身體中對不同過敏原的反應來確定過敏源,並且利用最新的過敏原AI矩陣演算模型。這是一種新興的無痛、非侵入性檢測方法。


讓過敏無所遁形:DR.CHUNG微核磁檢測助您快速了解過敏

從呼吸不順、皮膚發癢,到消化不良、反覆感冒,許多家長和成人都在日常生活中為過敏症狀困擾。DR.CHUNG提供的微核磁共振檢測,能幫助您全面了解過敏源,從而有效避免過敏反應,提升生活品質。這是一項先進的檢測技術,無需繁瑣的流程和痛苦的操作,讓您輕鬆掌握健康的關鍵。

透過高精度的醫療檢測儀器,能夠對體內潛在的過敏原進行精確的檢測,涵蓋多達「148項過敏源」。無論是食物過敏、環境過敏(如花粉、塵蟎、動物皮屑等),還是空氣污染等引發的過敏問題,這項檢測都能精準識別,幫助您及早發現問題,從源頭上避免接觸過敏原。
一、與傳統的皮膚測試或抽血檢查相比,微核磁共振檢測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1、無痛無侵入:
無需注射或多次扎針,整個檢測過程舒適無痛,對孩子也非常友好。

2、準確高效:
檢測範圍廣,涵蓋多項常見過敏原,檢測結果迅速呈現,可及早做出調整。

3、無副作用:
​
無輻射的檢測方法,完全安全,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使用者。

二、微核磁共振(mMRI)檢測,可針對以下148種過敏原進行分析:
1、食物:牛奶、蛋類、海鮮、堅果、麩質…等等
2、環境:花粉、塵蟎、霉菌、動物皮屑
…等等
3、空氣污染:PM2.5、煙霧、工業排放物
…等等
4、化學物質:漂白水、甲醇、二氯松
…等等
5、植物:茅草、蒲公英、麻黃
…等等
6、藥物:干擾素、四環素、盤尼西林
…等等
7、重金屬:鎘、鉬、鑲牙用合金
…​等等

檢測後的結果將幫助您清晰了解孩子或自己的過敏狀況,從而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根據結果,您可以避免或減少接觸過敏源,並且在生活中做出相應的飲食、環境、藥物等調整。
 
三、實際案例分享:
  • ​​個案一:10歲、王小弟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過敏反應,長大後至今十歲,常常有腸躁症腹瀉狀況,十年期間四處求醫、且吃了許多益生菌和中藥調理,仍無法改善,在成長及求學過程中非常困擾,也造成身體營養不良且體格瘦小。檢測後發現是對白米飯有高度過敏反應,建議以糙米或紫米為主食,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整,腸躁症已經改善,且不再腹瀉。

  • 個案二:8歲、陳小妹
從小有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會流血、睡覺會痛醒,尤其在季節變換時期發癢到無法入睡。經過敏原檢測後,家長開始特別避免塵螨,飲食部分忌口三個月(麩質類食物、飲料、零食),過敏現象改善很多,已不會流血也沒留下疤痕。

  • 個案三:3歲、黃小弟
小朋友長期有異位性皮膚炎,吃了很多益生菌仍然反覆發作,報告中酒類過敏指數的反應高,發現原來家長是經營洋酒行,因長期接觸空氣中的揮發物質所造成,避免接觸後狀況已經慢慢改善。

  • 個案四:9歲、鐘小弟
從小精力旺盛,喜歡跑跑跳跳,不易入睡且睡眠時間短,喜愛觸碰身邊的任何物品,無法好好安靜坐著,專注力時間短暫,無法控制自我情緒,家長及老師一度以為是過動症,已進行過動症評估但未達過動症指標,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多加引導與陪伴。經檢測後發現,在飲食及環境上都是高度過敏指數,建議先從飲食作調整,禁止麩質類食物、飲料、甜食、零食,以白米及白肉為主食,近一步改善居家環境,避免塑料及塵螨,三個月後過動狀況漸漸改善,專注力也提升許多。
 ​
四、結語
過敏問題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對其情感和學業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家長要重視過敏的早期識別和處理,避免不必要的過敏原進入孩子的生活。健康的飲食習慣、適當的環境調整和定期的過敏原檢測,將幫助孩子遠離過敏的困擾,讓他們快樂成長,擁有健康的未來。

《異業合作專案》
《預約與諮詢微核磁過敏原檢測》
  • 官方LINE:goo.gl/jq17AC
  • 預約專線:(07)793-0194
​

只要10分鐘,DR.CHUNG  快速檢測過敏

圖片
DR.CHUNG微核磁檢測優點
安全性
非侵入性檢查
無需接觸放射線
無需注射顯影劑

 
簡單性
再教育成本低
 
信賴性
準確度可達 95%
 
親切性
改善醫病關係
遠距應用:偏鄉地區亦可使用

 
預防性
微病知著,永保安康
 
 
 
DR.CHUNG 擁有專業微核磁檢測設備,專業顧問團隊提供設備使用諮詢,以及實體合作據點,為您提供醫學檢測以及疾病預防的最佳解決方案。
0 評論

你以為孩子是過動症狀,但其實不是?哇!打棒球竟可以改善注意力不足?

11/22/2024

0 評論

 
圖片

什麼是ADHD過動症?家裡的孩子是過動兒嗎?

・ADHD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也就是俗稱的過動兒。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診斷標準,所謂的過動症,正式的醫學診斷名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須在7歲以前發病,而其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的表現常見於6至18歲學童及青少年。

2023年10月的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台灣ADHD的盛行率為 9.02%。
另外,研究發現,有高達50%的ADHD孩童會延續至青少年,甚至是成年階段。
(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2024 1028期。)
​
目前研究ADHD可能是腦部發展異常或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如多巴胺分泌不足、遺傳、腦傷等因素所致。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表現
在不同場合下,出現與年齡不符的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症狀。以表現症狀不同,可區分為「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與衝動型」,以及同時出現前兩類狀況的「混合型」三種,說明如下:

1、注意力不足的特質:對於事情無法持續專注,不容易按部就班或依照順序學習,對於不感興趣的事情,缺乏內在驅動力,很難專心。

2、過動/衝動的特質:事情未想清楚前就展開行動,無法耐心等待或依照順序做事,看到新奇事物充滿興趣。在須安靜的場合,還是會不時扭動身體、自言自語、坐不住,像永不停歇的馬達。

3、混合型:綜合上述兩者特質。
ADHD診斷方式及流程
ADHD的診斷方式須經由醫院或專業診所進行,主要由小兒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其他心理健康專業人士負責。以下是診斷過程中的主要步驟和檢測方式:

1. 初步評估
  • 健康歷史詢問:醫生會詢問孩子的發展歷史、家庭背景和社交行為等情況。
  • 症狀回顧:了解孩子在不同情境下(如學校、家中)表現的行為。

2. 標準化問卷
  • 行為評估問卷:使用標準化的問卷(如Conners量表、ADHD評量量表)來收集家長和教師的觀察,這有助於評估孩子的注意力、衝動性和過動行為。
  • 對照評估:這些問卷通常包括與同齡孩子的行為進行比較。

3. 心理測試
  • 認知和學習能力測試:評估孩子的認知能力、記憶力和學習潛力,排除其他學習障礙。
  • 專注力測試:例如,持續注意力測試來評估注意力維持的能力。

4. 行為觀察
醫生可能會觀察孩子在醫療環境中的行為,以評估其衝動性和社交互動。

5. 排除其他可能性
  • 醫學檢查:排除其他可能影響注意力的健康問題(如視力或聽力障礙)。
  • 精神健康評估:考慮是否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或抑鬱)影響行為。

6. 多方位評估
由於ADHD的症狀可能在不同情境中表現不同,因此通常會收集多方位的數據,確保評估的全面性。
​
7. 診斷會議
將所有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醫生會與家長討論結果,並提供相應的診斷和建議。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周時間,以確保準確的診斷和合適的治療方案。
如何透過運動改善ADHD?
許多運動項目是常被用來改善過動症的處方之一,運動處方的療效在醫學臨床上,有時更甚於藥物控制。例如:有氧運動、田徑運動、球類運動、游泳、爬山等結構化運動課程。

台灣中華隊剛獲得棒球世界冠軍,舉國歡騰,就舉例「棒球運動」來說明:
 
1、平衡大腦神經傳導物質
棒球是一種高專注需求的運動,能促進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這些物質在ADHD兒童的大腦中常常不足,此運動可平衡大腦神經傳導物質
 
2、改善前額葉功能
棒球需要規劃策略、判斷局勢及動作執行,非常有助於前額葉皮層的功能發展,並且增強任務完成指令、減少衝動行為。
 
3、提高專注力與持久力
棒球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如盯著飛行中的球、等待揮棒時機、何時跑壘等等。
 
4、降低過動行為
棒球屬於間歇性運動,過程中有爆發力活動(如跑壘),也有靜止等待(如在外野守備),可改善注意力分散或短暫的問題。
 
5、提升團隊合作與社交能力
棒球是一項團體運動,需要與隊友協作、遵守規則並且有效溝通。不僅可以慢慢適應人際關係,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更進一步學習在團隊中調節自我情緒和行為。
 
經兒童職能治療專業諮詢,關於各項運動(棒球)改善ADHD的具體訓練建議,如下:
 1、短時間高專注訓練:設計簡單的練習,如接球或擊球,專注於單一目標,避免過於複雜。
 2、融入遊戲化元素:通過有趣的(棒球)遊戲提升孩子的參與感,如計分競賽。
 3、逐步建立耐心:練習耐心等待(輪到自己上場時),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4、重視正向回饋:對孩子的專注行為和進步進行及時鼓勵,增強內在動機。
 
多數專家認為,規律運動能與藥物治療或行為干預相輔相成,是ADHD兒童綜合治療中的重要一環。透過運動提升專注力、調節行為和增強自信心,對於改善過動症症狀有顯著的幫助。但要注意運動計畫應根據孩子的能力和興趣進行設計,並結合專業建議和綜合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效果。
只要10分鐘,DR.CHUNG  帶您了解兒童大腦
由於至醫院進行ADHD所需時間較長,且須經過各項評估診斷,故透過10分鐘的DR.CHUNG微核磁兒童大腦檢測的專業分析,讓您可以用較快速簡易的方式,分辨孩子目前各項行為指標所象徵的意義,雖然它並非傳統的診斷工具,但其快速的掃描和分析能力確實能為理解兒童行為提供一些支持。
圖片
DR.CHUNG如何透過微核磁檢測兒童行為指標?
微核磁共振成像(微核磁mMRI)在探討兒童行為指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腦結構和功能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以下是微核磁在兒童行為分析中的應用:

1、快速掃瞄大腦結構:
微核磁的掃描時間相對較短,能夠快速獲取大腦影像,這對於需要快速了解孩子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情況非常有幫助。

2、分析大腦功能:
微核磁可以用來觀察大腦在特定任務中的活動模式,透過分析大腦不同區域的活動,微核磁可以幫助識別與注意力、衝動控制和過動行為相關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例如,ADHD兒童在注意力集中任務中的大腦活躍區域可能與正常發展的兒童有所不同。這些功能性差異可以幫助了解兒童在注意力、情緒調節和社交互動等方面的挑戰。

3、行為指標:
行為指標(如衝動性、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與特定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相關聯。
透過微核磁,可以研究這些行為指標如何受到大腦結構和功能變化的影響。

4、早期干預的潛力:
對於高風險兒童(例如有家族ADHD歷史的兒童),微核磁的研究可能有助於早期識別潛在的行為問題,從而促進早期干預和治療。
 
*雖然微核磁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視角來分析兒童行為,但進行全面的ADHD診斷仍然需要傳統的評估方式和專業的臨床判斷,二者相互統整分析,可更精準診斷兒童行為狀態。

DR.CHUNG 透過微核磁兒童檢測,改善兒童專注力不足。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兒童面臨專注力不足的挑戰。最近,我們透過微核磁共振檢測,發現某些兒童的專注力不集中的問題可能與長期缺乏家長陪伴,以及以3C產品為主的教養方式有關,而並非為兒童過動症因素。這一發現促使我們著手尋找解決方案,並舉辦相關教養課程,以改善兒童的專注力與行為狀況。

1、微核磁檢測的發現
微核磁檢測能快速而有效地觀察兒童的大腦活動,提供有關專注力不足的深入見解。研究顯示,缺乏親子互動的孩子,在大腦的注意力區域可能表現出較低的活動水平。此外,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可能會導致注意力分散,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社交能力。
​
2、家長陪伴的重要性
家庭環境對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研究顯示,父母的陪伴和參與能顯著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親子活動不僅能增進情感聯繫,還能提供孩子探索和學習的機會。因此,我們鼓勵家長重視與孩子的互動,並創造更多的陪伴時光。
圖片
3、教養方式的轉變
以3C產品為主的教養方式常常讓孩子缺乏實際的互動和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孩子的專注力和創造力可能受到抑制。我們提倡更為多元的教養方式,鼓勵家長引入戶外活動、手作遊戲以及閱讀等元素,這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專注力,還能提升他們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
圖片
4、舉辦教養課程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媒合了相關的專業師資,DR.CHUNG與APOLLO EDU合作舉辦教養課程,幫助家長了解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課程內容如下:
  • 親子互動技巧:教導家長如何透過遊戲和活動與孩子互動,增進親子關係。
  • 電子產品的合理使用:討論3C產品的使用規範,並提供替代的活動建議。
  • 注意力訓練:介紹一些專注力訓練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能力。

5、設計客製化專注力課程
根據微核磁檢測結果,可分析兒童大腦活躍區域(如專注力相關的前額葉、頂葉等),和大腦神經網絡連結是否受損,並針對腦部過度活躍或不足的區域,設計個人化的針對性(運動)課程。

 • 檢測分析出有專注力不足傾向:
可增加工作記憶的運動,如數字排序、跳繩。再者,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HIIT),如短跑、有氧與間歇訓練,可刺激大腦多巴胺分泌。

 • 檢測分析出情緒波動影響注意力:
設計穩定情緒的深呼吸或冥想課程。再者,持續穩定的中低強度運動:如慢跑、競走、兒童武術,平衡過度活躍的腦波。

關於個人化運動課程,根據微核磁檢測分析,舉例「棒球運動課程」作為干預方針來說明:
 1、專注力問題:
檢測分析前額葉和ACC活性低,適合使用棒球訓練提升注意力集中與持續能力。

 2、行為衝動或過動症:
基底神經節活動過高,棒球的規範化訓練有助於緩解衝動和多動行為。

 3、動作協調問題:
頂葉/小腦協同不足,棒球的精細動作練習能改善肢體協調性。

 4、情緒波動與壓力問題:
​
檢測顯示情緒調控區域(如ACC或杏仁核)過度活躍,棒球運動能減少焦慮,提升自信心與穩定性。

以微核磁檢測分析所設計的課程,可採用「週期性的訓練與檢測計畫」,來全面了解孩童的改善程度。依照我們在專業兒童職能治療師與幼兒園的實施計畫中指出,不僅可以改善專注力,更能促進整體大腦功能發展,更幫助孩子全面性地身心健康成長。 


​《更多教養課程文章請參閱APOLLO EDU最新動態》
​https://www.apolloedu.tw/mmri-blog/apollo-edu
圖片
結構式遊戲治療的專家-鄭如安教授講授「遊戲式教養」課程

結語
透過微核磁檢測,我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兒童專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也找到了改善的有效策略。希望透過這些課程和建議,能幫助更多的家庭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家庭的支持和適當的教養方式,將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

​《異業合作專案》
《預約與諮詢微核磁兒童大腦檢測》
  • 官方LINE:goo.gl/jq17AC
  • 預約專線:(07)793-0194

DR.CHUNG微核磁檢測優點

​安全性

非侵入性檢查
無需接觸放射線
無需注射顯影劑
 
簡單性
再教育成本低
 
信賴性
準確度可達 95%
 
親切性
改善醫病關係
遠距應用:偏鄉地區亦可使用
 
預防性
微病知著,永保安康
DR.CHUNG 擁有專業微核磁檢測設備,專業顧問團隊提供設備使用諮詢,以及實體合作據點,為您提供醫學檢測以及疾病預防的最佳解決方案。
0 評論

人工智慧(AI)在疾病治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DR.CHUNG微核磁數據庫AI應用實例

9/3/2024

0 評論

 
圖片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2024世界政府峰會上探討了人工智慧(AI)的未來發展,並表示現在已經不再是學習電腦科學的時代。他建議現代學生應該將重點放在生命科學上,因為他認為,若能重來一次,他會更加認識到人類生物學的複雜性和巨大影響力。
黃仁勳在輝達所投資的一家生物醫學AI公司的訪談中,談人工智慧及其在生物學、醫學領域的應用; 黃仁勳強調,人工智慧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工程師,但他也意識到,在所有科學領域中,人類生物學可能是最複雜且難以理解的領域之一。他指出,生命科學涵蓋微生物學、動植物學,並且可以研究生物體在某些方面的共性,如解剖學和遺傳學。生命科學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是神經科學,這個領域探索基因和演化的本質。
圖片

DR.CHUNG微核磁數據庫如何結合AI運用?

正如黃仁勳所言,AI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將複雜的數據轉化為實際應用。這也正是DR.CHUNG鍾明勳博士十多年來所持續進行的:微核磁檢測數據庫分析及應用。

DR.CHUNG與許多醫療、學術單位合作,透過微核磁檢測結合數據醫學,AI能夠分析和整合大量的健康數據,進而提供精確的疾病處方和營養品建議。這種結合不僅提升了診斷的準確性,也使得個性化醫療成為可能,實現了AI在生命科學中的真正價值。
​
以下為DR.CHUNG在亞太地區台灣的健康管理診所之教育訓練,介紹微核磁檢測結合數據醫學的相關應用場景內容,講述如何以AI結合微核磁數據庫內容,提供疾病的處方及營養品分析,以及微核磁檢測之優點。

DR.CHUNG微核磁數據應用場景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DR.CHUNG微核磁檢測優點

安全性
非侵入性檢查
無需接觸放射線
無需注射顯影劑
 
簡單性
再教育成本低
 
信賴性
準確度可達 95%
 
親切性
改善醫病關係
遠距應用:偏鄉地區亦可使用
 
預防性
微病知著,永保安康

本文章引用出處:
黃仁勳在輝達所投資的一家生物醫學AI公司的訪談中,談人工智慧及其在生物學、醫學領域的應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NNVX7_K4A​

WORLD GOVERNMENT SUMMIT-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FOUNDER OF NVIDIA: WHO WILL SHAPE THE FUTURE OF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m2xEViNIo​
DR.CHUNG ​擁有專業微核磁檢測設備,專業顧問團隊提供設備使用諮詢,以及實體合作據點,為您提供醫學檢測以及疾病預防的最佳解決方案。
0 評論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運動傷害及減緩疼痛方式

7/19/2024

0 評論

 
規律運動是幫助健康生活中所必須的條件之一,而運動造成的傷害也是經常會面臨到的狀況,如何面對運動傷害以及減緩疼痛並讓身體恢復完善,是我們都需要認真關注的。
圖片
常見的運動傷害有哪些?減緩疼痛方式
常見的運動傷害有:扭傷或拉傷、肌肉拉傷
一般輕度傷害的治療方式:休息、冰敷、壓迫和抬高(RICE方法)
物理治療和復健:這包括運動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設計的運動和伸展練習,以恢復肌肉力量、關節靈活性和功能。
藥物治療: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用於減輕疼痛和炎症。
針灸和推拿: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紓解肌肉緊張和促進自然康復。
手術: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修復損傷的組織,如骨折或重大損傷。
脈衝理療:用於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和恢復功能
 
這些治療方式的選擇通常取決於傷害的類型、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治療目標。治療運動傷害時,綜合應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和快速康復。
最溫和且非侵入的減輕疼痛的方式-脈衝理療
圖片
運動傷害中使用脈衝治療是一種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它通常指的是脈衝電療或脈衝超聲波治療。
​這些治療方式有助於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和恢復功能。
 
脈衝電療:
工作原理:脈衝電療利用特定頻率和強度的電流通過電極傳遞到受傷部位,以刺激神經和肌肉組織。
 效果:能夠短暫減緩疼痛感、改善血液循環,刺激肌肉收縮及神經與肌肉的再訓練。
 
脈衝超聲波治療:
工作原理:脈衝超聲波通過特定頻率和強度的聲波震動,對受傷部位進行理療。
效果:有助於減少炎症和腫脹,促進循環及組織修復、疼痛的緩解和肌肉放鬆。
這些治療通常由訓練有素的物理治療師或醫療專家操作,根據具體的運動傷害情況和患者的個人需求來調整治療方案。使用脈衝治療時,應確保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有效性。

DR.CHUNG 擁有專業脈衝設備,專業顧問團隊提供設備使用諮詢,以及實體合作據點,為您提供運動傷害的最佳解決方案。

0 評論
<<上一步

    DR.CHUNG

    智慧醫療運用相關文章

    封存檔

    五月 2025
    三月 2025
    十一月 2024
    九月 2024
    七月 2024
    五月 2024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 2017 鍾博士微核磁 版權所有
​ Dr. Chung mMRI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頁
  • 關於DR.CHUNG
    • 品牌介紹
    • 公司介紹
    • 創辦人
  • DR. CHUNG論壇
  • 微核磁共振設備
    • 設備及原理介紹
    • 機種: 入侵者
    • 微核磁健康評估
    • 微核磁兒童大腦發展評估
  • 專業設備
    • 設備介紹
    • 專業顧問
  • ODM/OEM 專業代工
  • 鍾博士IPP亞洲公司
  • 公益專區
    • 公益照片
    • 公益路跑
    • 公益影片
  • 最新消息/媒體
    • 媒體新聞
    • 亞太區市場-菲律賓
    • 專業演講
    • 綠色健康論壇
    • 專業醫學/文章
    • 國際認證-教育訓練機構
  • 聯絡我們
  • 服務據點
  • 兒童大腦檢測
    • APOLLO EDU